公司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建筑结构设计和BIM数字化相关软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专业为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提供BIM标准化软件产品及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涵盖工业软件的BIM、CAD以及CAE领域,所涉及的技术是先进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设计单位、施工生产单位及科研部门提高智能制造及智能建造等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设计水平、加快设计与交付效率、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水平发展的关键。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自主创新,务实高效,开放共赢”的研发策略,不断运用多种技术解决行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与沉淀,公司已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包括BIM数据及协同、高性能图形平台、几何约束求解与参数化组件、通用有限元分析核心、结构分析优化设计与规范自动执行、高效率施工图设计与自动绘图系统等。基于这些技术沉淀,公司打造了全新的BIMFire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公司基于这一技术底座推出了一系列自主核心产品,如YJK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系统、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软件系统、多专业BIM设计与协同软件、桥梁BIM及检测软件、市政行业软件、电力行业软件、施工类软件等。这一些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住宅、写字楼、体育场馆、道路桥梁、市政设施、地铁车站、工业生产厂房、石油化学工业、电力新能源等工业民用建筑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公司为客户提供全专业设计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交付,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智能制造及智能建造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对研发形成的技术、平台及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使公司在核心技术上不依赖于第三方供应商,保证了公司在发展策略和产品研制上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推动工业软件的国产替代并加速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与技术创新,为行业全方面转型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公司BIMFire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是基于BIM数据及协同、高性能图形平台、几何约束求解与参数化组件等关键自主核心技术持续迭代开发而成。这一平台从根本上确保了技术的自主性,构建了高效统一的数据架构和数据标准,为顶层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该平台具备完善的参数化建模、数据增量传输与构件级跨专业云协同、视图控制与自动化出图、模型智能审查、三维交互操作、图形实时渲染等核心能力。通过打通多专业之间以及本地端与云端的数据壁垒,实现了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的数字化设计和多专业协同应用,同时支持设计、施工、算量、运维等跨阶段BIM模型复用和BIM模型智能交付审查。
作为专业无关的通用技术底座,该平台具有高度的扩展性,支持设计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一体化协同工作模式,同时也支持BIM以及CAE、交通、检测运维等其他领域的产品研发。借助完善的底层技术能力和灵活的组件与样板配置逻辑,该平台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研发和迭代效率。目前已经支撑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BIM协同设计软件以及重钢厂房、绿色建筑、模板脚手架、桥梁BIM与检测、施工安全性计算等众多领域产品。该平台提供开放的二次开发接口,具备本地端和云端二次开发能力,通过体系化的技术与服务支持培育产业化应用生态环境,推动产品规模化发展。
公司高性能自主图形平台是用户交互、模型显示以及设计结果表达的技术平台,不仅是CAD/CAE工业软件的基础,也是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的主要功能组成部分。公司一直致力于二维、三维自主图形平台的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应用和不断发展,盈建科图形平台在图形显示、大规模工程数据处理速度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结构BIM软件等多个产品上,其相关技术性能经过充分验证,成为国内少有的、成熟稳定的自主图形平台。
公司图形平台采用先进的3D图形引擎和实时渲染技术,持续优化容量与显示效率,规模十亿级三角面的模型亦可流畅显示与交互。建模平台主要以参数化输入的基本几何形体为基础,辅以三维布尔运算求解器、高效稳定的几何约束求解器以及灵活易用的附加属性修改系统,能够精准高效地完成模型的快速搭建。公司图形平台还提供了等值线图生成与云图渲染系统、动画编排与播放系统、几何体冲突检测与提示系统等特色功能,这为产品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结构整体与复杂节点的应力分析、地震过程仿真分析、钢筋及管线综合碰撞检测等实用场景。
公司图形平台还具有强大的二维图纸绘制与图纸管理能力。该平台充分借鉴和吸收已有同类产品的先进经验,具有轻量快速、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等特点。图形平台充分发挥三维多视图联动的优势,辅以二维设计,利用多文档、多视口的管理机制,结合视口渲染管理技术、二维剖切面自动成图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了二维图纸与三维模型的自然融合,用户可在二维与三维间任意切换,大幅提升设计调改、交付出图的效率。二维绘图平台充分尊重设计师的绘图习惯与工作流程,充分兼容DWG文件格式,实现了导入导出、衬图、局部插入块引用等功能。
BIM数据及协同平台采用“云+端”的架构,提供了多专业BIM数据协同、通过二维图纸自动生成三维BIM数字模型、本地与云端构件级数据协同以及云端远程系统授权等核心技术,具备数据协同与服务支撑的能力,是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时共享和精准传递模型和视图数据,实现专业间构件的智能同步,从而达到多专业设计协调一致的目标。跨地域设计交互、实时精准的构件级协同等功能进一步了提升项目整体设计效率和质量。
BIM数据及协同平台提供了完整的数据访问接口,支持多专业数据协同并且可以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多个阶段实现全数字化工作交付和协作。其智能识图建模技术能够自动、准确、完整地将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BIM数字模型,满足了设计、审查、监管全流程的需求。通过该平台,各专业数据既可以分别管理又可以实现共享,同时也能够满足设计过程中的不断修改需求。当专业之间模型版本更新或相关数据发生变化时可快速响应变动需求,满足本地和远程的多模式需求,极大提高设计全流程的信息交互准确性和效率。BIM数据及协同平台对BIM模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传递和应用管理,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持。
几何约束求解与参数化组件技术是自主BIM平台的核心支撑技术。公司独立研发的约束求解引擎支持一维、二维、三维几何元素以及对齐、距离、对称、平行等多约束形式,使用图论、牛顿迭代和符号求解等多种方法进行求解,其功能、性能以及稳定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公司研发的参数化组件技术,借助于几何约束求解以及通用造型技术,可以实现通用、开放、兼容的参数化组件建模功能,并且可以兼容当前主流的参数化组件数据,满足行业内数据交换与复用的需求。
力学分析是结构分析的基础,有限元分析是力学分析的主流方法,也是建筑结构设计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有限元核心功能全面,在计算速度、计算容量、功能特性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YJK系列软件产品中,上部结构计算、基础计算、复杂楼板计算、预应力分析、桥梁结构计算、动力分析、施工设计等所有模块的力学计算均采用统一的有限元核心进行分析计算。公司通用的有限元分析核心充分发挥在64位计算、多核并行计算、CPU+GPU异构并行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可以很好地完成对大规模工程、复杂工程以及全楼精细模型的分析计算。有限元分析核心支持一维、二维、三维以及阻尼器、隔震支座等多种单元模型,并支持多尺度单元的耦合分析计算,满足局部精细化分析。此外,振型叠加FNA法、隐式与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复模态反应谱法可以满足减震、隔震、大震弹塑性等分析设计的需要,单拉、单压等非线性构件以及考虑几何大变形等非线性分析计算能力可以满足大跨度空间网架网壳、柔性光伏支架的分析设计要求。
公司在研发建筑结构设计系统过程中积累形成了自动化建筑结构设计系统,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功能覆盖了从初步设计建模到后期构件深化设计绘图的全部设计流程。设计过程的每一步骤都需要充分考虑国家规范的各项复杂设计要求,尊重设计师的传统设计方法与习惯,依据规范条款进行自动设计。公司在软件功能和设计方法上不断创新,例如采用平面楼层和复杂空间楼层紧密结合的建模和计算分析方式,按照楼层布置的看台和大跨空间结构有机结合并共同作用来完成体育场馆等复杂建筑的设计,采用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协同建模、分析与设计的模式解决市政水池、地铁车站等地下结构的设计,从而扩大了公司产品的适用范围并大幅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施工图绘制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工作量最大、耗用时间最长的部分,公司高效率的施工图设计与自动绘图系统可以大幅提高绘图效率,成为公司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施工图设计包含十几个技术环节,例如为避免出图量过多的计算结果自动归并技术,模拟设计师思路的智能化自动选配钢筋技术,方便的施工图人工干预修改技术,保证图面布局合理的图纸元素自动避让技术,适应设计方案反复修改的多版本数据自动对应技术以及钢筋工程量自动统计技术等。凭借详细准确的施工图设计功能,YJK产品的设计结果中已经细化到建筑中每一根钢筋、每一块节点板以及每一根螺栓。
公司建筑结构设计系列产品是以建筑结构设计为基点的软件综合生态,产品功能完善且智能化,实现了包括图纸智能识别与模型重建、结构计算与设计、自动化施工图、BIM审查等多个软件系统。其中YJK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系统是一套集成化建筑结构辅助设计系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从建模、计算、设计、出图等全流程BIM结构设计综合解决方案。YJK软件系统产品链条长、功能齐全,包括建筑结构建模、上部结构计算、基础设计、砌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弹塑性分析、隔震减震结构设计、鉴定加固设计、钢结构设计、装配式结构设计等功能,覆盖了建筑设计领域的各个环节。与一般软件只提供单独的上部结构或基础设计功能不同,YJK软件系统可以实现上部建筑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的协同工作。基础设计接力上部建筑的柱、墙构件,读取上部结构计算出的各个荷载工况和组合内力等,这种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效果。
YJK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系统涵盖了建模、多产品模型数据转换、有限元计算与分析、结构体系及构件的分析设计与优化、构件详图自动绘制与设计成果管理、既有建筑安全评估及鉴定加固等设计环节。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软件形成了明显的产品组合优势。使用YJK软件系统既可以完成建筑的设计,又可以完成对设计结果的自动校审;既可以完成新建建筑的设计,又可以完成既有建筑的鉴定、加固和改造设计;既可以按照中国规范进行设计,又可以按照国外规范实现“一带一路”海外项目设计;既可以完成传统现场施工建筑的设计,又可以完成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上述产品组合优势对于提高设计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作用,可实现一站式的工作模式,使得客户对公司设计软件产生了较强的黏性。
公司绿色建筑设计软件系统实现了各类气候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能耗计算、可再生能源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日照分析、采光、室内外通风、室内外声环境、居住区热环境、室内热舒适、暖通负荷、太阳能光伏、绿建评价等功能,符合国家和地方规范标准要求。
2022年3月,公司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出具的《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证书》,认为该系列软件系基于自主研发的三维图形平台、数据中心及参数化建模技术,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研发而成,涵盖三维建模、交互编辑、专业赋值、节能判定、能耗计算、碳排放计算等功能,支持绿色建筑全生命期的节能设计与碳排放计算,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在多项实际工程中应用验证。
数字化与智能建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公司着眼于工程数据与信息管理应用场景,以BIM数字化为实现路径,研发推出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装配式建筑等建筑全专业BIM设计软件系统,提供了高效率的交互建模、智能化图纸翻模、广泛的数据转换接口,通过BIM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模型统一管理,实现不同阶段的数据共享与传递,并在模型修改变更时快速响应变动需求,促进各环节从业人员的沟通与协同,从而增进生产效率,提升产业质量。
该软件系统基于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平台进行研发,以参数化建模为核心,专业规范化设计为根本,兼顾广大用户的通用操作习惯,可提高专业人员的三维设计效率。软件支持DWG、IFC、Revit、PDMS等多种格式的图纸和模型,打破了各类软件的数据孤岛,可实现公司产品与各类软件无缝的协同工作,解决BIM设计过程中传统工作流程与工作习惯障碍,促进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公司深入研究图纸智能识别与模型重建技术,通过识别二维平面图纸中的图形、文字标注和表格等元素,提取有关信息自动重建形成三维整体BIM模型。公司的工程校审软件也通过该技术实现了工程图纸的智能化审查,促进了信息共享这一核心价值的实现。此外,装配式建筑设计软件实现了设计、生产、安装和管理的一体化。在提升设计与深化技术水平的同时,对接工厂MES系统,支持将BIM数据直接传送至生产线完成自动化加工和制造,解决现有设计数据与生产数据不能连通的痛点,从而提升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智能建造水平。
公司基于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推出了一系列桥梁软件,包括桥梁BIM正向设计软件、桥梁结构分析设计软件、桥梁施工BIM平台、桥梁检测软件以及桥梁云检测平台等。所有软件均基于公司自主BIM平台、自主通用有限元分析核心、三维高效交互式建模、智能施工图与自动绘图、轻量化显示及云端分布式计算等核心技术开发,能够高效实现市政桥梁、高速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及公路铁路两用桥梁等各类桥型的建模、设计以及检测,全面覆盖桥梁设计及检测运维全过程,并在多个环节实现了创新性突破,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桥梁系列软件在结构建模阶段提供了丰富的快捷工具和参数化建模手段,使操作更加高效便捷。用户只需建立桥梁结构模型,软件便可自动生成桥梁计算分析模型,完成有限元分析及后续设计过程。整个建模计算过程简便快捷,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智能识图建模技术,软件可以从设计图纸中自动获取桥梁截面、钢束等信息,并生成三维桥梁模型。桥梁云检测平台利用云端分布式计算和数据模型分析技术,对桥梁结构进行检测和智能诊断,可以自动识别和分析桥梁的健康状况并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公司施工类软件基于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平台进行开发,主要包括BIM模板脚手架设计软件、桥梁支架设计软件、BIM基坑支护设计软件、铝模板设计软件、施工场地布置及施工安全计算软件等产品,为工程建设提供设计及施工管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软件支持手动三维交互建模、自动识图翻模、通过数据接口导入模型等多种建模方式,对施工中的外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等进行专业化和智能化设计,操作简单、设计方便。软件通过公司自主通用有限元分析核心完成三维仿真分析计算,并能够自动化输出计算书、图纸以及工程用量,可以帮助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成本、安全等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规避安全风险,助力施工企业降本增效。
公司根据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综合考量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功能、客户产品需求反馈以及市场普遍需求等因素后,自主规划、研发产品及提供解决方案,并向市场进行推广。公司配备专业的研发团队,专门从事不同功能模块、产品系列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公司注重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与创新,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有的核心技术,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司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营销体系和推广模式,业务开展以自有营销团队推广为主、代理商销售为辅。公司已搭建基本覆盖全国的直销网络及各省市直销网络下的营销服务团队,并在各销售网点均配备了营销人员和资深技术人员,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国内营销和服务网络。
公司销售团队通过直接开发或代理商与最终用户接洽,提供产品与服务方案并达成销售。营销人员进行前期咨询与技术交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公司在提供产品与增值技术服务的基础上,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向相关行业进行延伸。
本着“客户至上、服务为本、勇于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公司自成立伊始就十分注重客户服务体验,实行了多项举措,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技术支持贯穿于公司用户使用产品的整个过程。
公司建立了多种渠道的客户响应机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在线应答等形式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公司还上门进行技术交流或培训,提供复杂、紧急工程的现场技术指导。并且定期在各区域举办专家研讨会、专题培训班等,使用户得到技术专家面对面的支持和服务。公司也会定期举办网络视频学习班,用户可通过参加网络视频培训课堂,得到专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属于“鼓励类”中的“二十八、信息产业”之“9.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工程(CAE)、工艺规划(CAPP)、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工业云平台、工业APP等工业软件,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等专用系统”。
2024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有所放缓。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324亿元,同比增长9%,体现出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深化,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
工业软件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核心工业软件国产化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尤为明显。近年来,为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和国产化进程,推动工业软件与细分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增添强劲新动能,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工业制造、科技创新等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其中明确,支持制造业企业联合软件企业,基于设计、仿真、实验、生产、运行等数据积极探索多维度的创新应用,开发创成式设计、虚实融合试验、智能无人装备等方面的新型工业软件和装备。2024年3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将带动工业软件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和市场需求扩张,加之国家从战略高度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的推广应用,国产工业软件技术不断成熟、产品不断迭代、生态体系不断壮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建筑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并且长期以来主要以“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式增长发展方式为主,劳动生产率及数字化水平较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已无法满足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需求。打造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要夯实标准化和数字化基础,加快推进BIM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强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推广数字化协同设计,提高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明确到2035年,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指出,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指出,要加快建造方式转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2024年7月,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在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中提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城镇房屋建筑更新改造和加固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与此同时,为加快推进“数字住建”,上半年上海、山东等多个省市出台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要全面推进BIM深化应用,拓展BIM应用场景。开展试点BIM模型辅助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探索基于BIM竣工模型的验收。进一步推动融合创新,加快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中的深化应用,推动BIM技术建造、运维全过程应用。持续推进自主可控BIM软件推广应用。大力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随着数字中国、双碳目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更新、存量改造、乡村建设、重点区域建设、绿色建筑投资等一系列战略持续推进,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工程项目,并得到创新应用,我国建筑业正稳步迈入以新型工业化变革生产方式、以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以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新时代,仍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2024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年度经营计划,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推进精益管理。报告期内,受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影响,客户预算收紧、需求减弱,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由于各项费用持续发生,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下半年,公司将以提升经营质量为核心,积极优化调整整体经营策略,加强费用管控,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研发与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扩展底层技术平台的应用领域。公司不仅致力于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和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还通过技术与产品的双轮驱动以及服务与用户的共同支撑,打造了开放、多元、立体的应用生态系统。报告期内,公司各项在研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
公司持续深化BIM与数字化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在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通用有限元分析核心、高性能二三维图形引擎、云授权与云服务等多个领域不断突破和发展,积极研究设计数字化与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对接,不断推动数字化建模、数字化设计等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在约束求解与参数化组件、数字化模型、剖切消隐成图、多专业协同、多人协作、数字资产对接等方面基本成熟和完善,已支撑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BIM协同设计软件以及重钢厂房、绿色建筑、模板脚手架、桥梁BIM与检测、施工安全性计算等众多领域产品。通用有限元分析核心在CPU+GPU异构并行计算、显式动力分析、增量法非线性模拟施工、结构敏感性分析等核心技术上不断迭代,在大震弹塑性分析软件、石化建筑物抗爆软件、桥梁设计软件等产品中应用并推向市场,为进一步向工业领域CAE仿真产品研制提供技术基础。高性能二三维图形引擎在几何造型、三维渲染、二维图纸等方面不断迭代优化以保证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产品的国产信创适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构建统一的技术接口和转换适配机制,确保了产品在不同软件和硬件平台上运行。目前公司部分产品已经支持Windows、Linux、安卓、iOS等主流操作系统以及国产信创平台,这一技术突破为客户在不同场景中灵活应用公司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继续延续了高效研发与快速迭代的策略,进一步加强了既有产品的升级更新与新产品的市场投放,以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为核心的全专业BIM设计与协同软件系统已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YJK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系统持续迭代,推出多个版本升级,进一步实现结构设计领域的精细化设计、跟踪支持新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等规范标准、全新的多模型包络设计以及结构施工图设计等技术更新、功能新增及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在新能源、电力、石化、市政交通等领域,以绿色建筑设计软件系统、钢结构深化设计、桥梁BIM与检测、光伏支架设计、风机塔筒与基础设计、水池设计、二维门刚厂房设计、石化建筑抗爆设计等软件产品为代表推出了多项新版本,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元图CAD产品以快速看图和数据协同为核心目标,支持Windows、Linux、安卓、iOS等多个平台以及跨平台数据共享和协作,提供多格式兼容、一键拆分、智能对比等多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功能。全新推出的全专业BIM设计与协同软件V2024版包含建筑设计、暖通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BIM协同以及多专业智能审查等多个产品模块,充分考虑行业痛点和应用场景,通过在产品逻辑、学习成本以及协同工作等方面精心设计,力求为行业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软件工具和综合解决方案。
在应用生态方面,公司以自主核心技术与丰富的软件产品为驱动,以立体化技术服务网络和广泛的用户群为支撑,提供云端API、BIM数据、平台SDK、脚本等多维度的二次开发途径,为行业伙伴、设计师等不同群体在核心技术复用、生态融合、产品自动化等多种场景下的合作开发提供赋能支持,逐步形成产品丰富、应用多元、合作开放的立体生态系统,更好地推动BIM等工业软件的国产化进程。
人才建设固本强基,公司重视组织和人才的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和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组织活力。公司继续完善培训和知识分享体系,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坚持通过开展职业发展、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培训,为员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公司持续开展面向未来的人才结构优化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并通过人才内部培养和选拔,夯实人才梯队建设,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持续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技术交流、趋势研究等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品牌宣传及营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产品及品牌宣传效果。公司参与“第二届智能建造与智能交通学术论坛”“第二十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2024年交通行业绿色低碳及数智化发展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全国道路桥梁安全运行与病害防治技术创新交流会”“第二届全国工程抗震防灾前沿技术交流会”等多场行业会议,发表主题演讲,全方位展示了公司产品矩阵及综合解决方案,分享创新实践,共同探讨行业未来新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成熟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自主举办线)产品推介、专题研讨会、走进设计院等各类活动,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并持续探讨更多业务合作机遇。公司与多家设计院共建数智化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创新变革,以数字化手段共同推动建筑设计行业转型发展。
公司持续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加强教育领域的品牌力塑造。报告期内,公司协办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智能建筑结构设计赛道、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部分省赛),多省市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智能建造数字化设计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一系列学科专业竞赛项目,并组织开展大学生有关竞赛指导培训。同时,公司通过官网、官微、QQ群、主流视频网站及其他网络媒体渠道传播公司品牌,进行产品及技术问答,分享行业应用案例等,与行业受众互动。凭借在建筑数字化领域领先的研发成果、优质的技术服务,公司持续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为销售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并在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领域持续深耕发展。公司致力于运用多种技术解决行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累沉淀了BIM及多专业协同、高性能图形平台、几何约束求解与参数化组件、通用有限元分析核心、结构分析优化设计与规范自动执行、高效率施工图设计与自动绘图系统等核心技术,储备了较为完备的技术研发能力,是国内少有的具备BIM与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研发能力的企业。
公司基于自主核心技术打造的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具有模块化架构体系,拥有完善的参数化建模、数据增量传输与构件级跨专业云协同、视图控制与自动化出图、模型智能审查、三维交互操作、图形实时渲染等核心能力。这一平台不仅在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数字化设计以及设计、施工、运维等跨阶段BIM协同方面软件开发挥着关键作用,还是公司在CAE、交通、检测运维等领域进行产品研发的技术基石,可显著提升公司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
公司对设计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研发经验,研发积累的核心技术可覆盖BIM的关键领域需求,并已经在多年的实践应用中得到验证。除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之外,公司在结构设计各专业环节也形成了领先的研发优势和技术壁垒,包括智能快速的三维建模,有限元计算与分析、结构体系及构件的分析设计与优化,二维图纸智能识别并自动转化为三维BIM数字模型,设计规范的全面执行和自动设计,接力设计计算结果的自动化施工图设计,多专业协同自动统计工程量等。
公司完善的通用BIM与数字化软件研发平台以及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共同构成了领先的研发优势,使公司能够高效率地将核心能力向工业、市政、电力、施工等行业进行复制,同时也可以在BIM审查、建筑设计、机电设计、绿色建筑、通用CAE等多个专业领域进行扩展,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公司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经过持续大力度的研发投入,公司自主研发的底层核心技术能力不断积累突破,有力支撑了新产品的持续研发能力,巩固并提升了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BIM设计、绿色建筑、桥梁设计等多项软件产品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出具的《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证书》,认为YJK软件技术先进、创新性突出,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参与完成的“大型BIM设计施工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公司在自主可控BIM软件方面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公司产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合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持续推动核心技术与公司产品的融合创新应用,保持各类产品的持续迭代,并在新业务、新领域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逐步打造多元立体的应用生态。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947.03万元,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50项、发明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经过多年的持续稳健运营发展,公司已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专业深厚的核心团队,覆盖多个专业及领域,承担管理、研发、市场等多个岗位,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于公司的产品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复合型、综合性研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通过有效的研发管理及考核激励机制,公司组建了一支具备行业前瞻性、技术水平高、研发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且稳定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工程、工程力学、计算数学、地质结构、施工图表达、软件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等各领域。研发团队技能全面、素质过硬,中青年员工在实践中逐步成长为骨干力量,是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重要支柱。
公司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十分重视用户的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建立了由总部技术支持、地方技术支持、市场部支持组成的多维度服务体系。公司采用软件使用培训、专业规范学习班、专题技术问答、专家研讨会、上门技术服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及时、高效、专业地响应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增强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在为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公司持续跟踪并随时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利用公司的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技术咨询服务,保证了客户的良好体验,在业内赢得了较高的市场口碑。
公司通过精准的跟踪市场发展趋势,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和服务,积累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优质的客户资源。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主流的建筑设计单位,客户包括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业,并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大量优质客户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形成了较强的示范效应,为公司带来了更多优质客户。数量众多且优质的客户资源,使得公司在推广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时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为公司业务拓展和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专业化营销体系,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建立了组织高效的营销队伍和研发团队,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前瞻性研究,不断推出满足客户最新需求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公司采用立体化的多渠道矩阵营销方式,采用研讨会、专题培训会、发布会、广告等多种方式,从成功案例示范、顾问咨询等多个维度进行市场开发,形成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除此之外,公司凭借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市场积累的大量优质客户资源与行业经验,在原有客户基础上及时掌握和充分挖掘客户更深层次的产品需求,推动公司产品及服务的不断延伸。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地缘冲突不断加剧,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导致我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建筑业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如果未来建筑业转型升级进程放缓、或者产业政策发生明显的变化,将会影响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使用需求,从而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将积极关注宏观经济波动,及时跟踪市场政策,研判市场形势,制定并调整符合公司情况的发展战略。公司不断挖掘行业机遇,持续推动核心技术与公司产品的融合创新应用,保持各类产品的持续迭代,丰富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方案,积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客户,实现多领域、多业务、多元化协同发展。
公司作为综合性的BIM与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政策的导向进行技术创新,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增强用户黏性,以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但研发活动存在固有的不确定性,若公司不能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研发优势、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或者公司的研发成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现有的竞争优势将会被削弱,现有的市场地位将受到挑战,从而对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及保持良好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重视对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紧贴客户和市场需求,建立了完善的研发流程,重视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尽量降低研发成果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公司持续保持较大规模研发投入,产出大量技术成果,公司知识产权存在被侵害的风险。
为保护知识产权,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专员对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进行日常管理,并通过多种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公司还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技术研发保密制度》等相关制度,对研发人员不同的涉密权限做了相应规定,明确了研发人员的保密行为准则,对离职人员的工作交接步骤和内容也做了详细要求,强化了日常管理。
公司客户主要为建筑规划设计单位、地产公司和高等院校等,多数为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经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后的公司制企业。遵照预算决算体制,公司客户的预算、立项和采购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第四季度尤其年末通常是合同签署和交付的高峰期。因此,公司每年第四季度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由于期间费用在全年内相对均衡发生,公司业绩存在相对较强的季节性波动特征。
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类型,积极开发和挖掘不同领域的客户资源,拓展业务领域,不断探索新型应用模式,从而降低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客户主要为建筑规划设计单位、地产公司和高等院校等,多数为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经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后的公司制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资信状况良好,并与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整体可控,公司已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可能进一步增加,如宏观经济环境、客户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会增加。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优化相关制度体系,定期评价客户信用状况,加强合同审批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将项目回款率与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紧密挂钩,把应收账款总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以进一步减少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或出现损失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注重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