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力推装配式建筑发展,2026年产业总产值目标5000亿元,长沙占一半
湖南东方红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标准化作业,确保每块装配构件的质量。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7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孙占锋)到2026年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总产值要达到5000亿元!这是日前印发的《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行业产值倍增”的目标,其中长沙2500亿元。正是靠着政策助力、科技赋能、延链补链,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而作为行业排头兵的长沙市,也在着力推进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培育壮大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开车路过长沙西二环,能够正常的看到正在建设中的湖南师范大学桃花坪校区进展顺利。这里也是全省首个高校学生宿舍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一款名为TSI高性能叠合楼板的应用,让该项目在节省建筑空间、减少楼面施工工期等方面,成功实现降本增效。
TSI高性能叠合楼板有关技术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自主研发、国内首创,曾拿下2023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一等奖。据介绍,该产品能够提升保温性能50%、现场建筑垃圾减少40%、施工效率提升30%。
在省属高校学生宿舍中打造一批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标准化“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也是三年行动方案分类推广“六个一”标准化建造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于传统工业生产厂房,在长沙河西的麓谷妙盛产业园,高3层、层高8米、最大跨度23米的建筑,完全能满足重型工业上楼的要求。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了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跨度装配式建筑网梁楼盖技术,多层厂房过载能力强,重载抗变形、抗裂,方便车货入厂和精密工业设施上楼。
这种“工业上楼”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在长沙正在被大力推广。7月21日,长沙市住建局、市智能建造产业链办印发《关于用BIM技术和装配式建造技术推动“工业上楼”的实施建议》,明确将开发建设一批集研发、办公、生产于一体的新型工业楼宇,加速形成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
同一天,长沙出台《关于支持建筑产业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明确在建设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数字赋能,全力发展建筑产业互联网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
,已经成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PC(混凝土预制件)构件及生产设备头部制造商。在近30年的探索中,形成了装配整体式建筑、全装配式建筑、模块建筑等三大技术体系,完成超过2亿平方米的建筑工业化项目实践。
同样扎根长沙的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已成长为集开发、设计、制造、施工、运维等于一体的建筑领域全产业链综合型企业,是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据了解,集团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400万平方米。
随着智能建造的推广和发展,长沙建筑业从技术深度到产业链长度、地域广度都在实现全方位的拓展。长沙充分的利用国家智能建造试点的重大契机,因地制宜、锚定方向、探索路径,通过领军企业示范,推动长沙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探索形成智能建造“长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