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安博体育群 安博体育官网 安博体育在线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博体育群 > 墙板体系
白象居“风波”:从“谢绝参观”到主客共享 渝中破解现代城市基层治理“密码”
发布时间: 2024-06-28 来源:墙板体系

  白象居“风波”:从“谢绝参观”到主客共享 渝中破解现代城市基层治理“密码”

  时间已经来到12月,位于渝中长江之滨的“游客自定义景点”白象居依然游客众多,热闹非凡。

  白象居,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本是渝中一栋再寻常不过的、居民结构多以老年居民和原住民为主的老旧楼栋,却因电影《火锅英雄》《少年的你》等多部电影取景“蹿红”网络。即便只是寻常工作日,游客也络绎不绝,双休日、节假日人流更甚。

  八方游客的争相打卡、“楼内经济”野蛮生长、狭长通道人满为患……从居民区到网红景点,白象居的拥挤、杂乱、无章、无序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街道、社区工作者面前。丝毫没有征兆涌向白象居的巨大客流,打破了当地居民平静的生活,也考验着老旧社区的治理体系。

  当蜂拥而至的游客不断挤压居民生活空间,游客体验和居民生活互生为“对抗”,经历了日积月累的痛点和矛盾,终于在今年5月演变成了一块“居民住宅,谢绝参观”提示牌,小区居民以刚性方式将游客拒之“楼外”,白象居再次成为了“焦点”。

  白象居火了,秩序却乱了,谁来“拿捏”旅游和生活的边界?居民“谢绝参观”,游客黯然神伤,这道基层治理的难题,谁来解?如何解?

  白象居的解题思路是共建共治共享。当地部门、街道、社区快速应变,与居民共同发力,最终达成“要管理起来,但不能‘一刀切’”的共识。两天后,白象居再度“开门迎客”,并在多方共同探索中,逐渐走出了一条流量时代下具有渝中辨识度、全国代表性的全新居民自治之路,接受了端午节假期、国庆“超长黄金周”的“检验”,交出了一张共治共享、近悦远来的“高分答卷”。

  “主客共享”照进现实,老旧小区迈向共治。这番美美与共的背后,是一条矛盾冲突的多元求解之路,是一组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密钥,是新重庆打造市域治理新样板的生动探索。

  白象居成为“宠儿”,说是源于电影,其实有迹可循。24层楼高、没有电梯,却在建造之初,就于不同楼层开设了三个出入口,可从不同水平面进出楼栋,通达公路。这本是因重庆独特山地地形而建、以实用主义为初衷的成果,却让白象居因此成为山城特色的“代名词”、“母城”烟火的“探寻地”。

  纵享无敌江景、“亲测”8D魔幻、沉浸城市烟火……白象居“自带”流量密码。正如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褚冬竹所说,白象居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山地,它有高差、有山势地形,还有滨水空间,比如白象居通过空中连廊的应用变高层为多层、退台式的设计让江景最大化。其次是都市,白象居最初设计是私人空间,即使其中有公共空间也仅是住户共享,但当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双重素质都达到一定水准后,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就开始了。

  正因为这些特质,白象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空间分流”:临江风景最好的一段出租转为商业用途,成为共享空间;没有出租的依然是私人空间。本来两者“相安无事”,但突然的“蹿红”,让共享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开始模糊。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白象居从私人空间走向了共享空间、走向了公共。居民们开始与大量游客共享本不宽敞的公共区域;一些原住民开始将房屋出租出售,作为商用;嗅到商机的市民成为新一批“住客”,租用或购入房屋作为营生,让生活向好。可居民与游客、居民与经营者、共享与私密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片雪花,慢慢滚成了雪球,在滚动过程中的压力和摩擦也慢慢变得大,最终引爆。

  白象居居民王家明就是“引爆者”之一。王家明妈妈96岁高龄,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五一”小长假期间突然身体不适需要紧急送医,可奈何白象居太过“火爆”,大量游客在通道经过、拍照,几乎水泄不通。“走一路,说一路的‘请让一下,病人过来了’。”王家明回忆起,至今还无奈和后怕,“耗费太多体力,后来就背不动了,道路不畅也拖延了救治时间,好在这次送医检查后,母亲身体没有大碍。”

  流量已至,但治理的节奏却没跟上,偶发的矛盾就会持续激化,从“隐痛”变为“显伤”。

  如果说王家明的送医事件是“突发的”,那以70岁老人彭道淑为代表的“控诉”就是“持续的”。彭婆婆家的窗户斜对着游客“打卡点”的转角处,喧嚣成为了日常,彭婆婆和很多居民常年不堪其扰。“闹得我受不了,没有很好的方法。”

  此外,经营者的占道经营也是矛盾之一。白象居的进出通道仅有两米多宽,经营者为经营更多项目、人为获得更多经营面积,便将一些经营物品摆放在紧邻铺面的通道处,更有甚者直接摆起了地摊,如此一来,本不宽敞的通道就更加狭窄,难以通行。

  以上诸多种种,不是尖刀,更胜尖刀,共同“刻”成了“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字牌。“这是小区,不是旅游区,游客不准进!”今年5月,居民代表自发将白象居1号门入口处围了起来,以粗暴方式对“白象居打卡游”进行了“一刀斩”。

  挥刀斩“流量”,是居民的无奈之举。但这“一刀切”,“切”断的不但是游客打卡的通道,也“切”断了嗅到商机的住户经营的“家门口生意”,更“切”断了自主形成的饭店、咖啡店、小卖部、纪念品商店等旅游业态。

  熊学清和李三文夫妇从农村来到城市,在白象居买下了十平米左右的小房子用于经营饮料和旅游纪念品,“从去年六七月份以来,每个月大概5000多元的营收,这是养老钱。”牟远红的铺面更大些,面积大约50平方米,以卖小吃为主,生意也更红火,“虽然月租从1500元涨到2000元,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上万元。”牟远红说,他们一家就靠着这个小吃店,一边还债,一边维持生计。

  游客的热爱、居民的困扰、商户的生存……从“闭门谢客”到“开门迎客”,白象居要解的,是一道多元治理难题。

  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白象居开门迎客以来,“共建共治共享”从理念走向现实、迈向深入。

  居民自治服务队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在巡查中提醒游客注意拍照安全“身子不要侧太高了哟,注意安全”“不要坐在上面哟,危险危险”,也及时疏散堵塞通道的人群;当游客发生冲突,“挺身而出”用身体作“隔板”,避免矛盾升级。

  与此同时,社区安监员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监控实时掌握白象居情况,及时协调居民自治服务队队员处理。“3号小卖铺的冰柜又摆出来了,人流大了,通道就会堵塞,请队员对商户进行劝导。”居民自治服务队队员立马反应,前往小卖铺,“麻烦你把柜子推进去一点,我来帮你。”……

  如此的多方协作,居民、游客、经营户各方都较为满意,经营户刘伟明就对此笑言:“维护着好,维护着好,以前通道人都走不过去。”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深化治理举措,共治共享要下的是绣花功夫。为了不让居民自治管理服务“昙花一现”,而是更可持续,朝天门街道白象街社区自治物业服务中心在白象居公共区域设立管理服务站,为游客提供咨询、失物招领等志愿服务,也聘用人员在此销售饮料,所有营业收入均作为小区公共收益,用于白象居自治服务工作。

  “我们还打算让白象居的公共收益更加多元化,除了用于自治服务,还要反哺当地居民,改善公共设施,让更多居民、游客、经营户参与到共建共享共治中来。”朝天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申航表示,街道打算联合辖区旅游公司、白象居居民自治服务队为游客推荐一些酒店、规划旅游线路,提供一些有偿服务,这个费用也会作为白象居的公共收益进入白象居专用账户,用于楼栋公共区域墙壁粉刷、公共设施整修等,让居民看到白象居的变化,同时也让居民自治长期长效运转。

  以商户为例,“在这里居住的居民或者产权人多数都是收入比较低的,没固定收入来源,甚至有一些周边偏远一点的农村到城市里来打工的,这一部分人群,本来就需要这个收入来源。”朝天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赵亚南担忧,如果“一刀切”,经营户的生意只有全部关停,老百姓的生活来源也可能就被直接斩断了。

  一刀切,不是治理,而是粗暴地切断“流量”,斩断“商机”。正如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邓琳所说,白象居是很具有重庆特色的地方,拉动了周边的旅游经济发展,亟需的是在居民需求和游客需求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和契合点。

  问题本身即是一剂良药,推人去找寻良方。朝天门街道多向发力,一面与居民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缓解矛盾,最终居民们也表示,此举也是反对无序管理的无奈之举,究其根本也并非与游客对立;一面多次“吹哨”,会同多个有关部门商量白象居的管理对策。

  最终,从长远平衡白象居各方利益考虑,推动起居民自治。渝中统筹经费,在游客集中的地方和居民通道安装16个摄像头,及时掌握人流情况,适时实施分流。朝天门派出所,朝天门街道执法队、市场监管所联合执法,整治占道经营、游摊小贩。棉花街社区在游客和长江索道、东水门大桥合影的最佳位置,也是最容易堵塞的地方贴上分流地贴,对游客和居民进行路线引导。朝天门街道、白象街社区牵头,居民自愿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成立起白象居自治服务队,劝导游客文明打卡,实施自治管理。

  数月以来的共建共治共享,让居民与游客、居民与经营者、共享与私密的关系在这套“白象居方法论”的实践中找到了平衡。

  即便是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游客量高达10万人、平均每天游客超1.3万余人的情况下,白象居也“应对从容”、有条不紊。每日,白象居的人流在下午3点后达到高峰,居民自治服务队派出的队员也会从2人增长到8人,轮班在空中连廊“巡查”,社区工作人员根据16个摄像头提供的实时影像做综合研判,分时段限流。

  对于团队游客,朝天门街道、白象街社区、朝天门派出所和白象居自治服务队还建立了联动机制,随机应变、快速反应。朝天门街道要求各旅行社提前一天与社区联系报备进入白象居的旅行团人员,根据现场客流情况,决定团体游客抵达时间。

  共治后的白象居,秩序井然,公共区域不再人满为患,楼内商户不再占道经营,游客不再大声喧哗,游摊小贩不见踪影;共享中的白象居,业态更为丰富,以楼内商家为例,就已从今年五月底的18家增长到了22家。

  “管理得很好,秩序有了,生意也更好了。”白象居经营户李继秀笑呵呵地说,“游客多了,消费的人也多了,生意比平时都要高好几倍。”70岁老人彭道淑也不再说“没有很好的方法”了,而是说“现在大声喧哗的人少了”。

  终于,渝中在这一场由“谢绝参观”引发的“风波”中,找到了矛盾多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正如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所言,“基层治理不光是政府的事,也是百姓的事。”程德安教授表示,在白象居的治理过程中,有街道办、辖区派出所、有关部门,同时还有民间的自治组织共同参与,政府的力量与百姓的力量形成了合力,同时还以利益的合理分配机制为引导,让居住户、经营者、游客三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合理的保障。

  共建共治共享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单篇文章,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大篇文章,共建共治是为了更好共享,共享源于共建共治。在渝中,乃至在全国其他城市,像白象居这样的游客“自定义景点”引发的基层治理矛盾并非孤例,只有如白象居一样,集众智、汇众力找到属于“白象居”的模式方法,平衡旅游业发展和本地居民生活,才能让这份共享更可持续,从而进一步激发基层首创精神,让一地创新,变成各地共享,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