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刷新城市屋顶界面,提升城市品质,温州从源头抓起给屋顶“立规矩”,在国内率先系统性出台建筑工程“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办法,从规划编制、方案审查、工程验收到建成投用,提出全覆盖、全链条的有效管控举措。
“在屋顶唱着你的歌,让星星点缀成最浪漫的夜晚。”周杰伦一首《屋顶》,让许多人憧憬着屋顶的美丽邂逅。
然而来到自家屋顶,也不尽是“诗和远方”,还有挂晒的被单衣物、酱油肉以及成堆杂物,显然有点煞风景。
尤其眼下流行用航拍解锁城市景观。屋顶作为建筑物“第五立面”,慢慢的变成为了城市视角的新生代言人。
温州决定把屋顶“管”起来,于近日发布《温州市区建筑工程“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据悉,这是温州在国内率先系统性出台建筑工程“第五立面”规划管理办法,被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评选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温州根植于瓯越的地域环境,加之近代开埠后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传统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但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屋顶出现如外观各自为战,造型、色彩等与城市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还有不少居民把屋顶当成堆放杂物的地方,甚至成了违建的“温床”。尤其在航拍视角下,屋顶的脏乱差一览无余,令城市屋顶界面破碎杂乱,影响市容市貌。
对于屋顶的美化及乱象整治,温州近年来也在常态化进行,但由于楼顶隐蔽性强、易反弹等特点,时常陷入“猫鼠游戏”的循环往复之中。
“必须要从源头出发,切实把屋顶管好。”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徐强介绍,针对新建和改建建筑工程的“第五立面”,《办法》提出从规划编制、方案审查、工程验收到建成投用的全覆盖、全链条有效管控举措。
原来房开拿地时,对屋顶的设计和建设可以“自由发挥”。但《办法》出台后,在出具规划条件时,就对“第五立面”的形式风格、功能布局、材质色彩、绿化铺装等,以及后续成果、使用管理,均作出明确具体实际的要求,消除房顶管理盲区。
城市顶部风景,该怎么样打造?《办法》共六章二十一条,对新建和改建建筑工程的风貌与风格、功能与布局、设施与构件、材质与色彩及夜景与照明这五类要素都提出了管控要求。
尤其是颜色搭配,屋顶的外观和颜色,直接影响到视觉的美感。因此,《办法》制定城市色彩规划,结合分层分区分特色进行管控。
比如五马街、纱帽河等古城风韵区的房屋屋顶用灰色系,以烘托温州老城山水斗城的历史风貌,传统坡屋顶材质宜采用小青瓦等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材质,延续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材料的肌理和质感,禁止使用彩色琉璃瓦、高彩度彩钢板及高反射性的屋面材质。
瓯江沿线等都市活力区则鼓励在局部标志性建筑屋顶中灵活采用斜顶、坡顶、穹顶等创新形式,屋顶色彩主要选取暖灰色系、大地色系。
现代高新产业区屋顶的形式可采用框架式屋顶,允许在区域内使用小面积的高艳度颜色或强对比的颜色搭配加以点缀。
不仅提升城市颜值,还将给老百姓带来便利与幸福感。《办法》规定,面积大于8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的屋顶,必须植入一些公共空间、文化休闲的设施;有条件的建筑工程宜设置屋顶绿化,鼓励顶层开放及复合功能;
原则上大型多层商业建筑屋顶宜设置屋顶花园,结合建筑功能及实际的需求,植入城市功能(如游泳池、网球场等运动活动场地),使功能使用与屋顶美化有机结合。
绿化公园、商业配套、体育设施的入驻,让原本“无序闲置”的屋顶变得“多元高效”。城市居民不仅能在小区屋顶散步、喝咖啡,还能健身休闲,在空中球场来一场足球赛。
站在屋顶看中国,北方的大气磅礴,南国的古朴灵秀,砖瓦之间都渗透出浓重的文化底蕴。
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与历史背景和文化交相辉映,国内有不少“私人订制”的典型案例:青岛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色而美誉世界;鼓浪屿的屋顶是中西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典范;重庆通过平改坡、屋顶绿化等方式,打造了山城特色景观面;杭州则是将主色调定为灰色,宛如水墨画一般,粉墙黛瓦、宁静和谐,蕴涵着细腻的江南味。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区域中,通过激活城市屋顶来创造多层次城市的潜力,欧美国家则是起步早创意足。
比如在荷兰鹿特丹,每年会举办“屋顶日”活动,人类能登上20座高层建筑的楼顶进行屋顶漫游,俯瞰城市风光或参加音乐会、购物、观影、美食等商业活动。建成于2012年的荷兰Dakakker农场(屋顶田园),就在市中心一座不起眼的办公楼上,它不仅是荷兰第一个屋顶农场,也是目前欧洲面积最大的屋顶农场。人们来到这里不但可以观赏城市360度全视美景,还能买各种蔬菜花卉和种植材料。
欧美各国还积极推行绿色屋顶计划,天台、阳台、墙体、立交桥等一切“不接地气”的建筑空间都能成为绿色屋顶。纽约高线公园就是这里面代表作,这座直线型公园是世界上最长的绿色屋顶,前身是高架铁路货运专线公里。
除了商业、绿化、农业,欧盟还提出屋顶太阳能发展目标,将能源生产与屋顶绑定在一起。
用好“空中资源”,打造“顶部风景”。期待接下来,我们的城市能有更多天马行空的“天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