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安博体育群 安博体育官网 安博体育在线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博体育群
陕建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5-01 来源:安博体育群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省有关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全方面推进“开拓新领域、变换新赛道、激发新动能、发挥新优势”的“四新”战略实施,全体员工坚定信心、勇毅前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成效。公司位列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73位,较上年提升15位。

  这一年,稳增长卓有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5.55亿元,同比下降4.65%,实现总利润55.41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62亿元,同比增长10.3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3,466.96亿元,同比增长12.25%。公司新签合同总额3,964.07亿元,整体呈现稳定态势。“走出去”战略坚定实施,陕西省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158.11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华东地区新签合同额355.03亿元,同比增长92%,西南地区新签合同额191.39亿元,同比增长32%,东北地区新签合同额94.58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海外市场拓展步伐继续加快,新签合同额124.32亿元,同比增长67%。公司全年累计中标5亿元以上项目115个,其中陕西省内西安市“保回迁”安置房工程总承包项目为21个子项目联合招标,总建筑面积406.7万平方米,合计金额159.82亿元,是公司单项投标中标金额最大的工程总承包EPC项目。

  这一年,新领域硕果累累。公司紧盯国家政策和行业趋势,深入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新能源方面,陕建新能源中标单体40.74亿元的国电电力600795)陕西新能源公司神府至河北南网石拉界光伏项目;陕建安装承建的华能泾阳200MW光伏+生态治理发电项目顺利完成127MW并网任务,云南首个绿氢示范工厂——丽江金山绿氢零碳智慧工厂项目顺利产出纯度超过99.99%的高纯氢。生态环保方面,华山路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产能逐步扩大,累计消纳建筑垃圾200多万立方;北油工程承担设计的青岛碱业碳中和技改项目——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绿色生产碳酸二甲酯循环经济项目详细设计工作顺利收官,预计建成后每年可消耗二氧化碳3万余吨。运营维保方面,陕建七建垃圾发电、光伏发电、能源供热和医疗康养四大板块初具规模,“投、建、营”三位一体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华山路桥市政基础设施智慧运维管理平台逐步优化升级,运维区域持续拓展,服务范围超过320平方公里。城市更新方面,位于西安市的大居安村棚户区改造、北槐村拆迁改造、西安航天基地西曹村、兆寨村、中兆村安置小区以及贵阳市的观山湖区朱昌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等项目多点开花。能源化工方面,北油工程成功中标72.45亿元东明石化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总承包的延长石油靖边天然气储气调峰及配套LNG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榆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储气调峰基地;陕西化建承揽的福华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延长气田中区北部产能建设项目地面工程PC总承包(一标段)等重点项目顺利签约,承建的全球最大丙烷脱氢制丙烯单套装置——福建中景石化二期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顺利实现中交目标,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基础设施方面,中标浙江省5G通信基站建设工程、西安东站高架快速路系统及节点立交工程、高新区综合管廊(经二十二路、纬二十路)等重点项目;陕建机施承建的铜川市玉皇阁二号桥及引线工程PPP项目主桥顺利合龙,是全国首例采用双幅12处合龙段一次性同步合龙的连续刚构桥梁。

  这一年,新赛道提质增效。公司积极探索优化发展模式,在新赛道上提档加速。一方面,深化投资战略,创新投资思维,严控投资风险,以投资带动“建设+运营”为牵引,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及新疆等重点区域,紧盯土地整治、光电、风电、垃圾发电等领域,秉持谨慎稳健原则,把牢业务评审,严控预算执行,强化履约能力,狠抓投后管理,加快开拓步伐,一批城市供汽供热建设、盐碱地治理项目成功落地。另一方面,顺应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的行业发展潮流,持续深化转型。陕建产投基本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融合的装配式全产业链体系,装配式构件年产能超25万立方米,全年实现产值6.5亿元,综合管廊、预制箱梁、预制桥面板、竹纹挂板等一批新产品投入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陕建安装持续构建机电工程“产、学、研、用、管、销”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打造了陕西省唯一一家以机电工程装配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公司9个项目成功入选陕西省住建厅公布的陕西省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占入选项目总数的70%,所属5家单位成功入选陕西省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占入选单位总数的60%。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团队联合自主设计、公司承建的创新港7号楼经中国科协提名推荐成功获得全球唯一“2023年WFEO工程建设卓越奖”,综合采用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转化利用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混凝土四轮激光整平机器人、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机器人、实测实量机器人、光伏清扫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在更大范围内走进项目工地,智能建造水平持续提升。

  这一年,新动能持续发力。科学技术创新方面,获批立项陕西省国资委科学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4项,7项技术经转化实践获批立项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校企合作继续深化,陕建基础与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共同成立岩土力学联合实验室,建研院603183)与西安工业大学获批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大跨度结构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平台获得新成果;聚焦技术领先和“卡脖子”难题,开展原创技术攻关,西安地铁十号线公轨合建桥顺利高精度合龙、未来之瞳艺术混凝土和碑林预应力挡墙完成浇筑等关键工艺取得新突破;通过验收陕西省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工程70项,其中国内领先水平14项,国内领先水平17项。数字管理方面,积极拥抱先进的技术平台,优化内部资源整合。升级OA系统、财务资金核算系统,全面启动协同设计、审计、合同、税务及科学技术创新等新平台;统一身份认证、零信任等网络安全加固系统建设有序推进;启用项目智慧管理系统,其中安全板块深入融合业务率先推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数字化管理应用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四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一等成果;“财务数智化内部交易协同平台案例”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奖”。深化改革方面,坚持自加压力、自我突破,从产业布局、科学技术创新、资源配置、风险防控、公司治理、专项改革、精准管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8个方面建立了“两增五提升一加强”的改革任务;完善“党委前置”和“三会一层”决策清单,规范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遴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外部董事人才库,持续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审议通过《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成功实施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450名激励对象8000万股股票,中长期激励快速推进;2022年度“双百企业”评估结果为优秀等级,受到陕西省国资委高度肯定。

  这一年,新优势明显地增强。党建引领更加鲜明。公司自觉担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担当,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扎实推动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各级公司章程,确保党在公司治理中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品牌优势愈发彰显。公司新获“詹天佑奖”2项、“鲁班奖”5项、“国优奖”8项,其中国优金奖2项,“詹天佑奖优秀居住小区金奖”1项;创建国家级质量专项奖38项,其中钢结构金奖3项,安装之星奖12项,装饰奖10项,市政优质工程奖5项,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6项,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1项,风景园林优质工程奖1项;创建省级优质工程奖27项;获得国家级QC成果201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工业化工类工程、设计、焊接等专业领域品牌创建不断取得新突破。人才优势继续领先。202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通过近900人,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持续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通过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等市场化机制方式,选拔聘用经理层成员近100人、中层管理人员近300人;引进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40余人;获批陕西省属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2个,省科技新星2人,4人入选“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荣获陕西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资金优势持续增强。公司与35家银行、60多家非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融资能力突破2200亿元,可发债额度600亿元,集团AAA评级保持稳定,5家子公司取得AA+评级,集团融资结构一直在优化,直接融资、长期融资占比持续提升,同时财务管控能力不断强化,集约化运作逐步加强,确保全集团资金链安全稳定。

  从整体情况看,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5.2%,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总需求与总供给均有所改善,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双双收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深入,国内新动能开始不断集聚,宏观经济整体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

  从行业情况去看,2023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5,6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国民经济支柱地位依然稳固。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变化及房企资金情况影响,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有一定趋缓,但整体仍处于增长区间,202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315,91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国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724,731亿元,同比增长2.8%;行业整体订单保障能力仍维持在较好水平。

  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15.79万户,同比增长10.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1.01万户,仅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6.37%,但产值和合同签约额分占总数的42.44%和58.55%。从地区建筑业发展状况来看,江苏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3,140.15亿元,继续领跑全国,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的省市有14个,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79.88%,与2022年(79.58%)相比未产生较大变化;从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增长情况看,所有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均保持增长。从国际业务发展情况去看,202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338.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8%(以美元计为1,609.1亿美元,增长3.8%),新签合同额18,639.2亿元人民币,增长9.5%(以美元计为2,645.1亿美元,增长4.5%),其中80%以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在连接国内和国外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而言,2023年建筑行业实现了较为稳健的增长,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依然稳固,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影响广的特点使之与宏观经济走势高度相关。宏观经济及行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坏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改变,行业发展依然存在较多机遇。

  建筑施工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勘察、设计、建材、建筑工业化、房建、路桥、市政、水利、装饰装修、钢结构、安装、古建园林等细分市场领域。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建筑、市政公用、公路等17个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甲级设计资质27个,以及海外经营权,具有工程投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为一体的总承包能力,在建筑施工领域具备突出的资质、业绩优势和较高的综合竞争力。

  为更好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公司提出“开拓新领域、变换新赛道、激发新动能、发挥新优势”的四新战略,围绕主业持续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新型建筑业产业体系建设,在巩固传统业务引领优势的同时,将增量发展的重点放在新产业300832)布局和新业务拓展上,积极探索布局新能源、生态环保、城市运营等业务,业务结构由“单一施工”为主逐步转型为“投资、建造、运营”并举,实现投资拉动、建设支撑、运营增值的一体化协同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专业化服务。

  石油化学工业工程业务是公司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公司在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化肥、油气储运、工业建筑、长输管线施工、大型设备吊装等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施工经验,具有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以及新型煤化工等全厂性大型化工设计、施工与工程总承包能力,同时拥有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工业、天然气、现代煤化工及油气储运等相关领域全产业链工程技术力量,面向国内外石油化学工业工程市场提供全产业链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公司将在巩固提升传统石化工程能力基础上,抓住全球行业发展大趋势,加快向绿色低碳、高的附加价值产品转型升级,拓展能源工程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拓展综合能力和发展空间,依托在石油化学工业工程领域多年深耕积累的品牌、业绩、资质、核心技术和人才等优势,一直在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强化业务协同,形成优势叠加效应,为巩固公司在石化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头羊、形成较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并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具有工程投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为一体的总承包能力,在省级建工企业中稳居三甲、在全国施工公司名列前茅,是集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建筑服务商。公司深入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先后参与实施了一大批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年年捧国优、岁岁创鲁班”成为常态,优质精品工程创建持续领跑陕西、行业领先,文明工地和观摩现场创建连年占据陕西省半壁江山,尤其近年来高精新特和急难险重等品牌项目显著增多,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陕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新获“詹天佑奖”2项、“鲁班奖”5项、“国优奖”8项,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其中中国西部科学技术创新港7号楼工程荣获2023年“WFEO工程建设卓越奖”。公司累计获得鲁班奖88项、詹天佑奖8项、詹天佑奖优秀居住小区金奖3项、国优奖120项(其中国优金奖5项)、钢结构金奖46项。位列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73位,荣获2022年度(行业)上市公司杰出贡献奖、第十四届天马奖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新媒体奖等奖项。

  公司在立足陕西本省的基础上,从始至终坚持省内、省外、海外三大市场协同发展,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高端对接、战略合作、央地融合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不断的提高,“朋友圈”接续扩大,市场优势持续释放。在省内,公司牢牢把握根据地优势,强化“链主”效应,实现了属地化公司在各地市的全覆盖,紧紧抓住陕西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西安都市圈建设、西咸一体化历史叠加机遇期,持续加强与各地市政府、省属企业“抱团”发展,不断强化与省属国企上下联动、多级对抓,持续巩固提升省内市场占有率;在省外,公司紧跟国家发展的策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川渝双城经济圈、山东半岛等重点城市科学布局、深耕细作、优质履约,形成了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基础牢固的战略区域市场;在海外,公司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沿线市场布局和拓展,具备了持续辐射放大的市场基础。

  公司围绕科学技术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证券化”四化融合为手段,紧盯“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四新战略目标,持续强化创新管理基础,抓实科技赋能降本增效,瞄准行业重点领域、前沿技术,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加强研发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持续孵化科技型企业,助力公司创新创效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近年来,公司累计取得科研成果数百项,先后荣获全国和省级科技奖115项、住建部华夏建设科技奖24项,国家和省级工法771项、专利2029项,主编、参编国家和省市级行业规范标准141余项。

  经过多年优势积累,公司及子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内获得了一系列行业最高等级资质,基本涵盖建筑行业各细分专业领域,具备承担国内外各类建设工程勘测考察、设计、施工、科研开发、项目管理的总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资质体系基础上,立足经营发展需要和“四新”战略要求,积极加快配套资质增项升级,总承包特级资质、一级资质取得再创佳绩,30户所属企业列入陕西省住建厅重点培育企业,累计获批各类总承包、专业承包等一级资质近60项。公司及子公司主要资质包括(但不限于):

  公司作为陕西省建筑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份额和较强的产业链供应链集成能力,成为区域性建筑产业链主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围绕建筑主业相关领域探索寻求育链、延链、补链、强链,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赋能主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以建筑主业为核心,围绕建筑全生命周期(勘察、设计、建造、运营),贯彻绿色、高效、共享、集约、系统理念,积极布局新能源、城市运营、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动新型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形成主业突出、业务协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公司相继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等地投资建设多个装配式混凝土生产制造基地和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打造形成目前西北地区顶级规模、市场占比最高的装配式全产业链企业;搭建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和市政基础设施智慧运营平台已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等地相继部署,成效显著。

  公司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战略,着眼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级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持续畅通人才发展渠道,逐渐完备人才管理体系,绩效考核机制、薪酬激励机制持续健全,多元化中长期激励机制逐步实施,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打造一支总量充足、结构符合常理、素质优良、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坚实人才队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公司现在存在各类中高级技术职称万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379人;有一、二级建造师10637人,其中,一级建造师5281人。工程建设人才资源优势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省级建工集团中均处于前列。

  公司形成了以“善”为核心,以“向善而建”为根本价值主张的企业文化,将陕建人“善良诚信的品质”“善战善成的铁军作风”“善待自然的绿色发展”“追求至善的匠心执守”“友善合作的共赢理念”及“济善社会的责任担当”融合在一起,形成陕建核心价值定位。公司秉承“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建筑服务商”的愿景,以“弘扬建筑文明、赋能美好生活”为使命,坚持“人本、创新、担当、协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发扬“敬业守信、勇担责任、建造精品、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积极践行“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方先赢,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的合作共赢理念和“出手必须出彩、完成必须完美、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干事创业理念。通过厚植文化理念,使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并将其融入公司规章制度和管理行为之中,以一流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强化公司高水平发展“硬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总额3,964.07亿元,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5.55亿元,同比下降4.65%,实现总利润55.41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62亿元,同比增长10.3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3,466.96亿元,同比增长12.25%。整体呈现稳定态势。

  展望未来,我国建筑业仍有较长的红利期。未来建筑业将基于新战略、新阶段、新格局、新征程、新理念五位一体的发展形态趋势,以高水平发展为主线,以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引领建筑业技术升级,通过创新、技术、改革、人才四大驱动,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形成一批智能建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重点在两新一重、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军民融合等领域,以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构建新格局,实现产品高质量和产业高循环,推动建筑业的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发展。

  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建筑业占比约为60%,其中来自住宅及商业地产开发类项目比重较高,受房地产行业仍处于底部修复期等因素影响,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同比下降。不过另一方面,为了统筹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2023年7月以来中央推出了“一揽子化债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进行隐债置换、发行特别国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金融化债等工作,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债务压力,亦有助于改善建筑企业工程回款情况,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制造业产业体系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及保障房等为建筑企业也将带来新的业务拓展机会。

  建筑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快速催化建筑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市场投资主体由国家投资向以国家及地方财政、证券化融资、银团贷款、建筑企业和社会资本运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转变。大型建筑业企业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大力拓展规划设计、投融资、全过程咨询、产业导入等高的附加价值的业务能力,加强产业链间的协同整合,“投建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竞争优势显著。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程复杂度的增加,综合性服务和一体化发展模式将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实现建筑行业的全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发展。PPP项目的重启表明PPP的市场模式创新是大势所趋,混合型ABO和基础设施RETIS为PPP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与EOD项目的重新融合和创新也提供了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方向。目前看来,PPP项目依然是持有优质运营资产重要方向的机会,让建筑企业能够有机会合规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有效扩展了其发展空间,同时逐步推动建筑公司实现投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运作转型,为其带来长期投资收益。

  2020年,住建部联合多部委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对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双碳”背景下碳排放限制逐渐升级、环保整治和能耗双控力度不断加大,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等行业趋势,可预见建筑业未来将主动或被动运用现代工业化组织方式和数字化技术流程融合,推动建筑产业全要素系统集成和资源优化,加快形成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绿色化发展等为特征的新型建筑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对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未来市场开发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2023年建筑业从业人数5,253.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2.15万人,增长2.18%,结束了连续减少的态势,然而建筑业的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决定了其劳动密集的特性,进而导致建筑企业对人力的需求量较大,人员供需上也是长期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劳动力老龄化逐渐凸显,预计未来将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2022年,农民工的平均岁数已经上升到了42.3岁,且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而劳动力短缺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将会推动建筑工业化的进程,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增加也会推进建筑工业化成本的降低,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和数字化也同样要求行业人才结构可以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建筑时代。

  综合研判宏观形势,公司判断未来一段时期内建筑行业仍将处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期。公司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陕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员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陕西省国资委工作部署,秉承“弘扬建筑文明,赋能美好生活”的发展使命,围绕高水平发展主线,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懈奋斗。

  聚力打造技术先进、治理现代、效益良好、发展安全、充满了许多活力的“一流企业”目标,围绕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投资模式、运营模式、建造模式等方面做系统创新,加快打造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探索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新产业新领域,优化省内、省外、海外三大区域市场布局,进一步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层次地融合,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着力点,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以加强管控体系建设和管控提升为主线,通过进一步明晰权责界线,分层分类精准授权,建立有效激发企业新活力新动能的治理型管控模式,加强决策、运营、管理等体系建设,为加快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提供坚强支撑。

  统筹科技资源,积极融入新一轮“秦创原”三年行动,加快整合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机构及科技资金、科研人才等创新要素,在管理创新、产业链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力度,针对智能建造、绿色建筑、新能源、新型建筑工业化等行业前沿技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领域开展课题研究,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持续推进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兜紧兜牢安全生产底线、守住发展红线;进一步多措并举降杠杆,坚持压存量、控总量、管增量原则,持续加大清收力度,保障公司资金链稳定;逐步加强诚信建设,做好安全、环保、履约、涉诉、负面舆情等失信事件易发、高发、多发领域信息收集、共享、处置力度,以系统思维、法治思维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将风险管控要求落实到日常管理中,保障稳定安全发展环境。

  2024年,公司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高水平发展主线,深入推动模式创新、管理变革、流程再造,持续完善产业布局、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公司治理、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党建引领,慢慢地加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增长、增效益、提效率,朝着一流企业建设迈出更坚实步伐。公司计划完成合同签约额4,563.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0.00亿元。为此,公司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稳增长。要把稳经营龙头,持续巩固省内市场,奋力攻坚省外市场,稳步拓展国际市场,以大市场支撑强增长,着力推动市场开发实现新突破。要持续拓展战略合作经营,加强对战略合作单位的联络及回访,推动合作成果落地,同时与政府、央企、高校、大型国企、知名民企等积极对接,逐步扩大“朋友圈”。要充分的利用各项专业资质,鼓励差异化经营,加大房建以外项目占比,紧盯重点区域,提高省外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与产业链上下游重点市场主体加强联合经营,发展产业链融合。要加强研究政策方向,结合各地对三大工程的政策支持,精准把握项目所在区域及类别,加大三大工程承揽力度;紧盯政府重大招商引资产业方向,重点跟踪产业招商项目;努力开拓房建而外和新兴业务市场,在市政、水利、能源化工、新基建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运营等领域主动跟进。

  二是聚焦强动能。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制度建设,夯实三会一层责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效的治理局面。要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加快管理变革,逐步优化组织架构,加强完善考核指标,深入引领提质增效。要探索培育新产业新领域,深入践行“四新”战略,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展现新作为,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要加快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立足自身优势,找准科研方向,发挥科研平台合力,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广深度上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要继续深化数字化建设,确保数字化管理系统与顶层规划同频、与行业发展同步、与企业需求共振。要重视人才第一资源,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切实加大人才引、用、育、留力度,逐渐完备职业通道,筑牢公司发展的人才高地。

  三是聚焦防风险。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管控各类风险,筑牢新时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防线。要加强项目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投入和培训,狠抓隐患排查,强化检查督办,加大责任追究。要加强经营管理,强化项目研判,从经营源头上防范风险,承接高质量项目。要加强财务管理,着力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加大竣工项目的结算和清欠力度,加快资金回笼,灵活运用融资手段,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财务情况健康运行。要加强投资管理,细化投资测算,审慎投资决策,跟踪投资落地,重视投资后评价管理,持续改进投资方式,提升投资能力。要加强合规管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严格遵守各项法律规章规范运作,维护全体投资者合法权益。

  说明: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对此保持充足的风险意识,并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主营业务与宏观经济运行紧密关联,受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景气度及资金情况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现阶段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外部形势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对此,公司将重视宏观经济运行及国家有关政策变化,一直在优化业务板块,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持续健全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努力实现稳健发展。

  受行业周期、自身经营等因素影响,客户经营及财务情况变化将直接对公司业务和应收账款回收造成影响,存在一定风险。对此,公司将进一步严格把控客户信用风险,加强项目研判,强化投标过程管理,切实做好投标风险防控,把风险堵在源头,同时做好项目履约监控,定期开展重大风险排查,强化客户信用风险防范和应对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升公司抵御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

  公司从事的建筑施工、石油化学工业工程业务大多在户外作业,作业人数多、作业面广、环境复杂,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有所差异,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有一定可能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对此,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三级安全总监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第一线、落实到承包商,通过加强安全投入和培训、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检查、应用安全智慧管理系统、安全考核评优“一票否决制”等举措,逐步的提升安全管理上的水准,为高水平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可能因项目建设方资金支付不及时、拖延结算、工期、质量、工程材料及人工费支付等事项发生争议、引发纠纷,导致潜在诉讼或舆情风险。对此,公司将逐渐完备风险管理体系,按照“标本兼治、群防群治”的思路,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化解”为手段,通过业法融合,源头防范,不断加大诚信履约力度,切实提高诉讼和舆情应对处置水平。

  “稍后”变更“即将”!特斯拉FSD入华进入倒计时 无人驾驶商业化进入临界点

  已有8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7.29亿股,占流通A股74.1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03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2720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7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640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70%,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510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67%,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