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安博体育群 安博体育官网 安博体育在线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博体育群
沈世钊 当时我们这一代人都差不多服从组织分配国家要求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2-02 来源:安博体育群

  沈世钊(1933.12.18— ),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学科的开拓,并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在结构体系创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研发了国家大科学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俗称“天眼”)主动反射面的结构系统,参与设计北京奥运会“鸟巢”和水立方等重大体育工程。

  1933年12月18日,沈世钊出生在浙江嘉兴一个幸福的小家庭里。父母恩爱,家庭和睦。父亲是中学体育老师,母亲是妇产科医生。

  沈世钊的父亲感染伤寒病,因为战乱无处医治,在沈世钊7岁时不幸离世。生活的重担从此都压在沈世钊母亲一人身上,沈世钊也在动荡中尝尽人间疾苦。

  1953年秋,刚刚从上海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毕业的沈世钊,与1500名大学毕业生一同踏上北上专列,作为师资研究生,奔赴祖国北疆,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这一天,正巧是9月10日,是后来教师节的日子。从此,他的一生都与教师这样一个职业紧紧相扣。

  从江南水乡到北国冰城,天气冷,待遇低,生活苦,这些别人一提到就连忙“摆手”的事情,沈世钊却说,“感觉挺好的”。

  1956年,结束研究生学业的沈世钊选择继续留在哈工大。“当时我们这一代人都差不多,服从组织分配,国家要求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回忆起这段经历,沈世钊说得云淡风轻。但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沈世钊用一辈子扎根哈工大,扎根祖国北疆来诠释。

  何为哈工大“八百壮士”?要从当时像沈世钊一样留在哈工大的青年才俊们说起。那时的他们平均岁数只有27岁多,但几乎承担了哈工大全部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支队伍有800余人,他们共同的名字就是,哈工大“八百壮士”。

  短短十余年时间里,他们创办了24个新专业,创设了一批新兴学科,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工业化建设史增添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潜心教学、努力科研,沈世钊在六七十年代就成为了国内很有名望的木结构专家。但中国木材资源的匮乏,导致木结构在工程中应用慢慢的变少,木结构的学科发展遭遇瓶颈。

  1978年,沈世钊的研究方向从木结构开始转到钢结构上来。因为他深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肯定会慢慢的多,大跨空间结构一定有用武之地。

  所谓“大跨空间结构”,一般是指横向跨越60米以上三维受力的各类结构,多运用于机场、运动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是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004年建成的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就是沈世钊参与设计的大跨空间结构项目之一,该设计是当时国内张弦桁架结构项目中跨度最大的一个,沈世钊的团队还凭借这一个项目拿到了第六届詹天佑大奖。

  同年,沈世钊受聘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高级顾问。对于鸟巢的安全问题,沈世钊提出了去掉上方可开合顶盖的方案,这样既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钢材用量,外形也更为美观结实。两个月后,上述修改方案获通过并实施,受到了国内外建筑学界的一致称颂。

  “天眼”的问世沈世钊团队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个500米的大碗、大圆盘,总的结构是沈世钊带领团队具体研发的,他们提出的主动反射面索网结构方案,圆满地解决了此前多个科研机构未能解决的问题,为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介绍:“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美国著名的阿雷西博望远镜的10倍。7000多根钢缆织起的这张巨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工程。”可见“天眼”意义之重大。

  吉林滑冰馆、北京亚运会石景山体育馆和朝阳体育馆、冬季亚运会黑龙江省速滑馆、威海体育馆……这些都是沈世钊参与设计的工程。

  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沈世钊还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空间结构人才,并慢慢的变成为我国大跨空间结构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对于故乡嘉兴,沈世钊曾多次回来探亲。“那时候水是黑的,现在堤岸一片绿,水质清澈,还能看见鱼儿游动,家乡的变化真大。”家乡水质的变化让沈世钊感触颇深。

  原标题:《沈世钊 当时我们这一代人都差不多,服从组织分配,国家要求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