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猪场,顾名思义,是指在一块固定地面建起的多层可承载一定量猪只的猪场。据经济学和民用建筑数据统计,一幢楼房高度超过24m即为高层建筑,这是由于超过24m的部分增加了安检、消防、承重和抗震的负担,同时还会加剧成本,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楼房养猪层高在3.5m以上,个别猪企可通过引进高新技术降低层高至3m以内,由于生猪养殖业本就资本重且利润低,目前常见的两种养殖模式(一、母猪-保育-育肥;二、母猪+保育-育肥)都是将母猪置于高层,假设一头母猪200kg,一层母猪场饲养1200头母猪,那么一层母猪场就需要承重240吨,这对建筑物要求很高,也会增加其成本。因此,一幢楼房综合考量后最好设计为8~9层。
最早的楼房猪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东德和荷兰,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哈尔滨出现了2层楼房猪场,但出于种种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随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猪肉供不应求,国内纷纷开始开垦土地创办规模化养猪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它们土地资源不及我国贫瘠,这迫使人们在解决土地紧缺问题上不断调整养猪方案。时隔20年有余,楼房猪场再次于我国亮相,国内诸多企业楼房猪场如雨后春笋般不约而同席卷养猪行业,这不足为奇。由于有前车之鉴,且一次性投资所需成本比平房猪场高太多,养殖者们在规划楼房猪场时尽可能的考虑成本和技术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减少相关成本,另一方面要做好防疫保护措施,避免交叉污染,同时对养殖者的专业技能、建筑物的支撑性能、猪场设施的智能化、运输工具的卫生状况等也有较高的要求。于是,福建光华百斯特、牧原食品、兰州天兆、浙江华统、湖北中新开维、福建南平福源畜牧公司等猪企楼房猪场纷纷拔地而起,一时间楼房养猪蔚然成风。
早在2013年,福建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实践现代化模式进行养猪,在经历数个阶段升级以后,逐步形成目前的全密闭自动环控通风、除臭工艺、全自动刮粪系统和全自动化供料系统等高智能、高自动化体系;2015年,广西扬翔也开始设计楼房猪场,于2016年建设,并在2017年正式投产,2018年非洲猪瘟来袭,中国养猪业惨遭重创,扬翔养猪场却独善其身,不由得引来众多猪企效仿;2019年5月22日,齐全农牧真正开始修建楼房猪场,2020年7月装猪,截至12月25日,齐全农牧已建成3栋楼房猪场,四川公司母猪养殖规模达3.5万头;2020年1月7日,温氏股份第四代猪场——楼房养猪迭代于广东省新兴县水台镇正式竣工;截至2020年9月18日,牧原集团于河南内乡县建成21栋楼房猪场,每一栋设计产能达10万头,总体养殖能力达210万头,还有配套的饲料厂,后续即将配套屠宰场并陆续装猪……
与传统平房猪场相比,楼房猪场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便于企业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规模发展,例如升级了供料、通风、清洗消毒系统,配套智能供应和环境控制管理系统等;粪便集中处理,废气收集和除臭高度集中,减少了环境污染面积;由于垂直方向上每间隔100m,温度波动0.6℃,猪场楼房一般设计为24m左右,整体温差可忽略不计,且猪场和地面水平接触面积减少,这减少了猪场和外界的冷热交换,从而有利于节能降耗;高楼便于采光和通风,能大幅度降低外来致病微生物入侵可能性;防疫空间范围缩小,可控性强。但美中不足的是,与传统平房猪场相比,楼房猪场一次性投资太大,一般中小性猪企没办法承受其高额建设成本;由于楼房猪场兴起时间不长,很多有关标准和规范还没有正式出台,为减少相关成本,一些猪企楼房安全设施并不完善;需要大批同时精通养殖业和建筑业的人才,以确保生猪安全健康生长,例如猪只排泄物呈一定酸碱度(新鲜猪尿粪呈弱酸性),会腐蚀建筑物;没有相关政府建设质量监管农业设施,猪场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楼房猪场猪群较为密集,场内有害化学气体浓度过大,如不立即处理,易引起生猪呼吸道感染;各种物资运输和不同猪群换栏不方便,不做好电梯分类和消毒措施的话非常容易导致交叉污染;农业设施用地上建设猪场虽然被国家农业部认可,但它仍非具备合法产权的固定建筑物;场区关联性强,一旦致病微生物侵入,感染极易迅速扩散。
楼房猪场虽然刚刚崭露头角,但其有着广大的发展前途,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当代中国,推行楼房猪场势在必得,楼房猪场的丛生应运而生的是对养殖业和建筑业人才的刚需,同时推动着政府出台相关建设政策,这也是各大猪企朝着现代化、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升级运营的必由之路。与传统猪场相比,虽然其一次性投资远高于传统猪场,但楼房猪场能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废气污染面积和热交换面积,降低能耗,还便于整体防疫,由于猪只密度较大,猪只和物资等运输路径较为拥挤,楼房猪场对空气净化系统和运输设备卫生要求比较高。总体上看,楼房猪场优势突出,但囿于人才紧缺,政策不完善,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时势造英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样一些问题会跟着时间推进迎刃而解,如同杂交水稻的普及一样,楼房猪场的兴起也会造福国民乃至世界同胞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