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3月3日电(贾兴鹏 摄影报道)西部最大的会议会展平台——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今年6月将正式启用。这座巨型“V”的新地标,将为成都的会议会展经济和城市形象打造树立一块全新的城市形象名片。
据悉,由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承建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建筑面积为57万平方米,含室内展馆面积20万平方米、室外展场10万平方米,可布置1万多个室内国际标准展位;二期工程国际会议中心8万平方米,会展商务中心3万平方米,四川规划馆3万平方米,国际商品常年展览展示区5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工程采用了大量钢结构,总用钢量达16万吨,该用量已超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11万吨用钢量及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12万吨用钢量。
不仅如此,该工程在设计展馆时,为尽量拓展场馆的使用空间,采用了“无柱设计”。也就是说,整个场馆内没有一根柱子。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工程在设计展馆时,为尽量拓展场馆的使用空间,采用了“无柱设计”,整个场馆内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屋盖的承重是由新型大跨度预应力梭型桁架(简称:梭型桁架)来完成的,此技术不仅仅可以使场馆采光及视线效果达到最佳,还可以最大化实现场馆可利用空间。
场馆的“四肢”是由 715根方柱、514根圆柱、126根梅花柱组成,它们分别设立在屋檐下方,总重7万吨的钢梁、钢柱支撑起了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西博城。
场馆的“帽子”形似一条鱼,因此,梭型桁架也叫“鱼型桁架”,平行排列的桁架,每一个是由向上、向下的两条弯曲钢柱拼接而成,中间则是由若干垂直于地面的钢柱支撑。
梭型桁架单榀长度达81米,高度达9米,最大重量达75吨,截面呈倒三角形。
据介绍,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我国钢结构行业最高奖项——中国钢结构金奖。作为项目支撑性科技成果《超大空间博览建筑钢结构施工综合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工程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对水、电等能源的需求。
场馆的屋顶设计为16层铝制金属外表,这样多层的屋面不仅具备节能、保温、通风、收集雨水以二次利用等功能,被收集起来的雨水还可用作冲厕、绿化及消防回收水。
场馆的屋檐是延伸出墙体的,此举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来自太阳的热量摄取,屋顶北向的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因此,哪怕不使用人工能源,也能满足布展的照明需要。
展示厅内的可调节门窗,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全部畅通。高效的LED灯及按需求控制的通风设备系统用于控制室内环境。
为了响应成都市建设水弹性城市的号召,该项目约设计有21.5万m2室外展场、广场及室外停车场, 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进行实施工程。透水混凝土由骨料、水泥、水等组成,多采用单粒级或间断粒级的粗骨料作为骨架。
透水混凝土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且色彩缤纷,景观融合,使城市环境建设更和谐自然,为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了关键作用。
诸多先进的绿色环保举措使中国西部国际展览中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型“绿色建筑”。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工程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展馆与青岛路下穿博览城隧道穿插建设的项目,该项施工也是我国大型展馆与隧道穿插建设的先例。
下穿隧道是从B、C展馆的垂直面穿插而过。整个布局为:上方为展厅,中间为下穿隧道,下方为B、C馆展厅的下穿隧道,该隧道的功能是用作展厅地下停车场与展馆相连的通道。
据了解,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因为下穿隧道的穿插,使得连接通道的基坑深度达8米以上,一定要采用深基坑的支护措施,该措施增加了施工难度,且工序繁琐。
据悉,作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永久会址以及我们中西部最大的展览中心,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将成为政府大型会展主办场地、大型高层商业活动的中心平台,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以及沿线国家拓展中国西部市场的展示交易买卖平台,2018年第十七届西博会将在此举办。